德班气半岛全站候大会或加快中国木材进口格局变化
半岛全站12月11日,南非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谈判,经过艰苦的拉锯战终于落下帷幕半岛全站,通过了一揽子大会决议。国际气候谈判进程又翻开新的一页,中国森林减排作为中
从指数总体情况看,自2003年指数统计周期以来,中国木材价格指数保持着年10%15%的稳定快速增长,2008年进入全球金融危机后指数回落到2007年1200点的水平,但2010年后指数又迅速回升,目前已突破2009年1400点的高点,达到了1500点。综合数据反应了中国木材产业依靠产业规模积淀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内需市场的发展也为危机后的恢复提供了条件。
从价格变化趋势看,中国木材电子交易市场对指数细致研究后发现“中国木材因资源的单向进口依赖形成的价格膨胀趋势越来越严重”。指数表明中国木材的进口量和进口价格都在迅速增长,但价格增长率超过了进口量增长率。这一方面是由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提高,同时也显示中国木材企业分散出海、采购渠道单一、国际海运物流能力弱等因素造成“采购量大,但没有国际定价权”的问题。
从木材进口的品种分类看半岛全站,一是原木和锯材进口数量发生着变化。自2009年以来,锯材进口表现出持续的增长,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主要木材生产国普遍采取了重视本国木材加工业发展,限制甚至禁止原木出口的措施。二是新的品种不断增加,中国市场对新的家居风格的不断变化和传统主材供应量的日益减少,促使企业不断在海外开辟新的品种。
从木材进口来源的格局看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新西兰材的大量进口使其成为我国第二大木材进口国,俄罗斯材进口量虽然仍然高居首位,但降幅达20%以上。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新西兰材与俄罗斯材的市场博弈。
中国木材电子交易市场提示中国木材企业应从指数的变化趋势中发现规律,拓展木材进口途径,积极尝试进行海外原料林和初加工基地建设;减少原木进口半岛全站,增加锯材进口;发现和推广新树种的利用价值半岛全站。同时,终端制造企业需加大对传统木材以及复合材料应用科技的研发,使传统木材也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半岛全站。只有通过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和产品结构,向木材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才能够保持中国木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